自动分拣、自动切割、自动焊接、自动打磨……提到生产线,给人的印象是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,然而位于成都简阳五冶钢构智造基地的这个生产车间,却几乎看不到工人,生产线由一个个机器人掌控富明配资,自主完成既定生产任务。
据中国五冶集团钢构智造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许祖锋介绍,该生产线主要用来生产钢结构部件,是国内首条全智能钢结构零部件生产线,目前该生产线正开展试生产,待各设备、各项数据调试完成后,即可正式投产。
日前,红星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成都简阳的五冶钢构智造基地,探访这个传闻中与传统车间完全不同的生产车间。
走进生产车间,记者就被一个个忙碌的、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所吸引,它们有的装了吸盘,可准确抓取切割完毕的钢结构零件,快速分类码放到指定料架或托盘上;有的就像一个小车(AGV小车),载满零件后就沿着自主规划的路径,灵活有序地穿梭于生产线之间,将零件送往下一生产环节;有的则挥舞着机械臂富明配资,快速、精准完成焊接任务。
顺着生产流程,记者来到机器人坡口工作站,这里的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,同步完成切割、翻面、打磨的连贯作业,钢构件的坡口在火花飞溅与机械轰鸣中逐渐成型。在这个即将正式投产的国内首条全智能钢结构零部件生产线上,层出不穷的“黑科技”构成一幅极具未来感的智能生产新图景。
与传统生产车间机器轰鸣、人员繁忙的景象不同,智能钢结构部件生产车间显得较为冷清,但生产效率并没有落下,反而有显著提升。
“以生产H型钢构件为例,如果采用传统工艺富明配资,需要20个人左右来完成,现在仅需5个人左右简单地操作和监控设备就可完成。”许祖锋说。
走到智慧管控中心,车间内焊接、切割、拼装等多个生产环节的实时数据正清晰地呈现在数字大屏上,管理者们通过在键盘上按按钮,就能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、无死角的监控,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与可视化。
“这就是钢结构智造的全新模式。”许祖锋告诉记者,除了国内首条全智能钢结构部件生产线,基地还配备了行业领先的全自动无人化钢结构智能生产线,集中了自动组立、自动输送、激光自动跟踪等多项先进技术,可实现从钢板上线到成品的自动化生产,生产效率达到传统方式的3倍。
据了解,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环球中心,网红打卡点五岔子大桥、世园会五大核心场馆……在成都,多个大型地标建筑、创意建筑的“钢筋铁骨”均来自这个生产基地。当前,这里还承接着省内多个项目的钢结构生产任务,如2026年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闭幕式主场馆——川渝广安共享体育基地工程(广安奥体中心)、成乐高速扩容项目等项目所需的钢结构。
许祖锋表示,未来,基地内还将引入行业最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系统等智能“黑科技”,将全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建筑产业生态圈、构建行业新质生产力高地。
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报道富明配资
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